首页>行业视点

音频助力经典图书放大IP价值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发布日期:2022-07-19

网络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近日联合少年儿童出版社打造了少儿音频科普剧《十万个为什么》。该剧面向7—12岁听众,从《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中筛选出150个热点问题,融入互动和提问,引导青少年在声音中探究科学知识。该剧在喜马拉雅上线一周以来,播放量已经突破100万,在推动出版物融合发展进程的同时,助力经典图书品牌与版权发展释放更大价值。

《十万个为什么》符合音频调性

《十万个为什么》是少儿社在20世纪60年代初编辑出版的一套青少年科普读物,是我国家喻户晓的经典科普品牌,50年来先后出版了6个版本,累计发行量超过1亿册。

在与喜马拉雅合作之前,少儿社已经涉足音频产品的开发,如历史人文类的《上下五千年》,其音频产品近一年播放量已超过600万。“一些有心的听众会通过音频平台来联系编辑部询问相关史料的出处,音频产品起到了促进出版社与读者之间联系的积极作用。”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冯杰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青少年是音频产品消费的主力军。据尼尔森《网络音频媒体价值研究》调研显示,将近80%的喜马拉雅亲子用户都有在睡前听亲子类节目的习惯,以“听”的方式进行在线学习,正成为更多家长和少儿的选择。

音频产品应用场景丰富,能够有效利用日常碎片化时间,是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的知识传播方式。在冯杰看来,音频产品的特性决定了那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能够满足大众文化消费需要的出版物更适合开发成音频产品,比如适合低龄孩子的出版物,以及儿童文学作品、中长篇连载故事等。

喜马拉雅亲子儿童事业部总经理宋楠告诉记者,随着“80后”家长对于孩子科学素养能力的培养愈加重视,人体奥秘、宇宙星空、军事科技、生活常识等科普内容受到亲子用户欢迎,播放量近年来出现大幅增长。

一方面,《十万个为什么》集科普知识的权威性和可读性为一体;另一方面,喜马拉雅在科普内容质量、体系、产品形态上不断深挖,双方共同打造少儿音频科普剧有了合作的坚实基础。

发挥双方优势严格品控

作为品牌融合出版的一种探索,少儿音频科普剧在丰富表现力的同时,必须确保音频所表达的知识的科学性、权威性及趣味性。

为保障少儿音频科普剧《十万个为什么》的品质,喜马拉雅每周向少儿社至少提交10篇根据《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内容改编的音频录制文本,由出版社专门负责该项目的编辑进行审核。由于知识点的引出已经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被改编为科普剧的形式,因此发生“为什么”的时间、提出“为什么”的场景是否合理等都要经得起推敲。

冯杰表示,对于场景、对话内容、故事发展方向等,编辑们都会逐字逐句地审核,表达方式也会充分考虑受众年龄段的特点,每一次修改都要经历完整的审核流程。同时,故事情节的调整也要贴近生活,对青少年有真实的代入感。因为播讲和文字描述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前期出版社编辑团队与喜马拉雅制作团队每周都会有一天作为沟通日,定稿的文本双方确认后才会进入后期录制环节。

宋楠表示,喜马拉雅制作团队在诠释知识点时,多使用有细节、有画面感、足够感性的素材。紧密围绕核心知识点,用1500字左右的体量,5分钟左右的时间讲清楚一件事,涉及必要的专业术语,会“翻译”成孩子理解的语言。为突出科普剧的互动性,在每一集结束形成开放性问题,鼓励孩子在评论区踊跃分享经验与疑惑,并与主播、同学展开讨论,用作选题的重要参考。

与此同时,喜马拉雅邀请富有经验的儿童栏目制作团队,通过文本录制上精心的配音、配乐和情景打造,力求为青少年听众创造出“声”临其境的体验。

推进版权发展的实践

2018年,少儿社启动了为期3年的综合改革,确立版权发展战略。出版社通过提供专业的出版服务,围绕着版权的延伸开发引入多元社会资源,不断开拓版权新的使用价值领域,拓展出版社未来发展空间。

目前,少儿社已经拥有各类商标52件,其中“十万个为什么”品牌下就有9件。2019年年底,少儿社正式启动“十万个为什么”维权专项行动,为实施“十万个为什么”版权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喜马拉雅在童书有声方面持续发力,通过音频产品推动童书出版实现数字化融合发展,助力全民阅读。“喜马拉雅通过内容制作、产品运营等优势,首次以有声化方式呈现少儿科普出版的经典品牌,将有助于推动《十万个为什么》的数字化进程。”宋楠表示,《十万个为什么》将成为喜马拉雅“少儿科普精品化”策略的重要样板,喜马拉雅也将在音频领域以内容和平台优势推动优质少儿科普内容正版保护,实现IP价值。

据冯杰介绍,“十万个为什么”通过授权方式已经涉足舞台剧、科学艺术展、音频、短视频、互联网教育APP、动画、互动课程等,下一步少儿社将围绕科技、教育、新媒体、主题场馆等领域寻求与社会资源的多元合作。

“这部少儿音频科普剧是传统品牌在融合出版领域里的一次积极探索,更是这几年少年儿童出版社推进版权发展战略的一次生动实践。”冯杰表示,它将为出版社今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

打印 关闭